媒体关注

《舟山晚报》:舟山首座大中型水库虹桥水库建设

时间:2018-11-15 12:23:16  作者:  点击:


没有现代化工具,有的只是扁担、土箕、钉耙

靠双手掏出来,靠肩膀压出来,靠小车拉出来

舟山首座大中型水库虹桥水库建设

  作者 翁源昌

虹桥水库,是舟山人工兴建的库容量最大的水库,坝高29.7米,总库容1200万立方米,正常蓄水库容1015万立方米。1977年3月破土动工,1981年11月坝体基本建成开始蓄水受益,1984年6月全部竣工。

水库建设条件极为艰苦,在极度缺乏现代机械化工具的情况下,虹桥水库建设者们凭着顽强的意志,依靠坚实的肩膀、有力的双手,建成了舟山第一座大中型人工水库。

全县社队齐会战

大干苦干几春秋

虹桥水库,是定海第一座动员全区力量,在省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依靠人工而兴建的中型水库。

1976年4月26日,浙江省水利电力局下大了《关于对定海县虹桥水库初步设计的审查意见》,同意设计采用黏土心墙堆石坝方案,以及坝体堵口汛期拦洪标准按50年一遇频率计算。所需工程投资,省补助250万元,按年度计划和施工进度逐年拨给。1976年6月11日,舟山地区革命委员会下达了《虹桥水库1976年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的通知》,安排投资计划20万元。1976年10月30日,地区革命委员会批复了定海县委《关于要求落实虹桥水库资金物资的报告》,根据修正工程预算造价(包括保坝措施在内需要)600万元,地区设法给予解决300万元。

当年,定海县成立了中共虹桥水库工程委员会,由县委主要领导担任水库工程委员会,由县委主要领导担任水库工程委员会书记,下设的各个部门人员都是相关部门、公社主要负责人、骨干。与虹桥水库直接相关的盐仓、石礁、紫微3个公社又成立了联合指挥部。参加水库建设的各个公社民工队伍以连、排、班为单位。

参加过虹桥水库大坝心墙建设的原洋岙公社义桥大队的傅学民、 胡乾坤告诉我,他们洋岙公社民工连是第一批进入水库工地建设的民工队伍之一,参与了水库最核心工程大坝心墙挖掘和填土项目建设。整个连队有100多民工,下面有3个排。

傅学民、胡乾坤所在的民工排是第3排,由义桥、东湾、长岗山、鸭蛋岭、胜利、城北、大西岙等大队组成,傅学民参加水库建设时才20岁,那时候他是义桥大队民兵排长,就被任命为洋岙公社民工连第3排拍张,在水库工地一干就是3年。

胡乾坤参加水库建设时是21岁,在水库工地建设中,他既是一名普通民工,又是排里的记工员。胡乾坤告诉我,当时他们根据水库工程委员会下达的民工人数以及工程任务,各大队挑选年轻正劳力组成民工队。参加水库坝体心墙挖掘,还是以集体为主,一起完成分配的任务指标,每个人的劳动收入是按工分计算,劳力好的记10工分,以后到生产队结算,就像原来在生产队一样,水库劳动强度大,指挥部给予了一些伙食补助。后来在心墙回填时,采用了多劳多得、男女同工同酬政策,还有一点点的劳动补贴。

今年72岁的原红桥大队水机阮兴惠,回忆起当年虹桥水库建设,深有感触。他说,虹桥水库建设,当时是人山人海,红旗飘舞,各个公社、大队不仅出了大量劳动力,还分担了不少的经济成本,如果没有大量民工的奉献,很难相信虹桥水库能够以这么低的投入建成库容120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

挥锹舞镐斗志昂

劳动工地结并蒂

  “靠双手掏出来,靠肩膀压出来,靠小车拉出来”,在走访中,纪委虹桥水库建设者对当年的艰苦劳动深有感触。傅学民说,他们参加的坝体心墙挖掘和回填,挖掘难度大,技术要求也非常高。当初劳动工具除了几台链条式拖拉机外,全部是简单的工具,扁担、土箕、钉耙、洋镐、小板车。用锄头挖土,用铁铲上土,用肩膀挑土。工地上每天有一二千名民工,各人的分工虽然不同,但都是竭尽全力,自己作为拍张,带头挑那些劳动难度大强度大的去做,任劳任怨,队员们也跟着干,没有一个偷懒的,每天的任务都及时完成。

根据地质勘探以及工程要求,水库坝体心墙截水槽开挖深度到10至12米,才能挖到相对不透水层岩石地层。胡乾坤记得心墙截水槽越往下挖,劳动强度越大,下面全是带水的砂砾石。一担砂砾石,有几十公斤重,又要从窄窄的跳板上一步步往上挑,满头黄汗,有时一不小心脚一软一滑,整个身体就扑倒在跳板上,担在两头几十公斤重的扁担就重重地压在脖颈上,如果不是年轻力壮,咋受得住啊。

心墙回填,施工要求比较高,用黏性好的黄泥土一层层夯实。阮兴惠告诉我,用于回填的黄泥主要是从离水库四五公里外的共裕村山上用小板车拉来,黄泥不能太干也不能过湿,技术员每天在工地上测试。

现年72岁、原住虹桥定胜大队的李全荣说,当时,民工家里经济条件都比较艰苦,拉黄泥是重活,一双黄军鞋没几天就穿破了,大家都不舍得穿,就用一块废旧的小车轮胎做成鞋底,前后系上两条绳子就当鞋穿。衣服都是染色的粗布做的,每天都是一身泥土一身汗,晚上住在工棚里,三四十人一间,谁的床板是竹片拼成的。虽然如此艰苦,但大家都没什么怨言。

傅学民说,那时候一天干活下来,累的要命,大家还是有说有笑,如遇到工地附近部队放露天电影,大家会三五一群结对去看电影,还是蛮开心。在水库工地劳动中,还有年轻民工擦出爱情火花,喜结良缘。

服从大局舍小家

艰苦创业建新村

为了支援虹桥水库 建设,定海县各个公社(乡镇)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盐仓公社、石礁公社、紫微公社更是为水库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除了劳力物力以外,还有土地投入,盐仓公社415亩,石礁公社405亩,紫微公社415亩。不仅如此,为了虹桥水库建设工程,当时盐仓公社的虹桥、齐胜、红胜、荣胜4个大队,有1500多人,离开世代居住的村庄,搬迁到政府指定的地点。据1973年5月3日定海县革命委员会《关于要求国家投资兴建虹桥水库的报告》记载,当时需要迁移社员374户,拆迁民房1812间(包括小屋、草屋)。

虞明富,原住盐仓公社齐胜大队,他是虹桥水库移民,15岁时从齐胜村搬迁到新村,现在他的身份是新螺头社区支委、海新村经济合作社社长。

虞明富说,虹桥水库库区村民搬迁从1978年开始到1980年,除了二三十户人家住水库两边山地上搬迁以外,其余1500多人都搬到靠近联勤海塘附近的新村。当时定海县政府从石礁农场、紫微农场、盐仓农场、知青农场调拢土地给水库库区搬迁下来的齐胜、红胜、荣胜3个大队,大概人均一亩半,包括建房土地。原齐胜、红胜、荣胜分别改名为新胜、新棉、新荣,三个村统称为新村。搬迁下来的水库移民,政府有一定的扶持政策,建房地基由水库指挥部负责建好,原房屋拆下来的建筑材料也由水库指挥部负责运输,还有优惠供应移民建房用的砖头、水泥、杉树等材料,每间新房再补助一百元。

从库区搬迁下来到新村安家落户,开始几年村民生产生活遇到了不少困难,由于土地碱性重,头几年种棉花,出纳两地,经济收入较少。日常生活环境也不太如意,走的是泥泞小路,喝的水有一股咸味。后来,通过针对性的改造措施,加强土壤改良的力度,培肥地力,不仅种棉花,还可以种植蔬菜、水果,产量也越来越高,村民生活也越来越好。曾有一年棉花获得高产,有一位从原荣生存碾子湾搬迁下来的老农逢人就说:碾子湾里面过一世,不如新村种一季。

虞明富还告诉我,近几年,政府对水库移民经济投入幅度更加大了,凡是村里公共设施建设,都有较大的资金投入,从2012年至今,7年间将近有300多万元,如停车场、水泥路、小公园、路灯改造、河道护栏等项目,都是通过水库移民扶助资源建设的。


(2018年11月11日《舟山晚报》第五版 千岛文史)


沙巴足球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浙江省舟山市临城新区海天大道268号 邮政编码:316021 EMAIL:zimc@zimc.cn
浙ICP备06019498号        

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