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答卷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
这五年,浙海职院党委团结带领师生员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坚持特色办学,坚持“两个高质量”发展,各项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建设海洋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五年,浙海职院牢固树立“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发展理念,紧密对接浙江自贸试验区、绿色石化基地等国家战略,主动融入“四个舟山”建设,新设岱山校区,新办石油化工学院,发起成立“江海联运”产教联盟。
这五年,浙海职院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专业建设水平稳步提高,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合作交流成果丰硕,在打造“海字号”院校品牌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紧密对接国家战略
主动融入“四个舟山”
近年来,浙海职院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主动对接和服务舟山绿色石化基地、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等国家战略,及早谋划,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努力探索校地合作办学新途径。
在绿色石化项目正式落地后,学校锚定服务国家战略目标,主动对接企业,并与岱山县谋划开展合作办学项目。2017年3月1日,省教育厅、省发改委联合发文,批复同意设立浙海职院岱山校区。
根据浙海职院与岱山县签订的校地合作协议,双方就服务岱山职业教育转型发展、助推江海联运与绿色石化基地建设,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技能培训、科技合作研究等方面全方位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浙海职院相关人士当时表示,岱山校区设立后,学校将成立石油化工学院和产学研基地,重点开设石油化工专业群,为舟山产业发展输送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同时,此举也将推动浙海职院当前和长远的发展,促进学校在服务舟山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浙海职院石油化工学院设有石油化工技术、石油炼制技术和应用化工技术三大专业。
与此同时,学校与“江海联运”的一段“蜜月期”也开始了。
2017年12月28日上午,由浙海职院发起的“江海联运”产教联盟正式揭牌,与会代表达成“舟山共识”:搭建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沿江沿海城市职业教育和行业企业互动交融平台,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江海联运”产教联盟成立后,将着力推进区域和行业、产业等领域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职业教育共同体,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库。 作为我市一所以“海”字号为特色的地方高校,浙海职院近年来始终坚持“立足舟山、服务浙江、面向海内外”的办学方向,形成了以航海类专业为龙头,船舶工程、港贸物流、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群)为主体,全面对接地方产业的专业格局。2017年,在江海联运船员服务论坛上,“江海通航船舶船员培训中心”落户浙海职院,这也是全国首家以江海联运特种船员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机构。 2020年初,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签发许可,浙海职院获准开展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舶船员培训。同年11月2日上午,全国首期长江至宁波舟山港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舶船员培训班在该校开班。来自武汉、重庆、舟山等地的27名内河船舶船员成为首批学员。此次培训首开内河船舶船员也能跑海上的先河,标志着“江海直达”船员的培训、考证工作步入正轨。
紧密对接国家战略,主动融入“四个舟山”建设,全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浙海职院正沿着这条光明大道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
各项事业稳步推进
要服务地方与国家战略,必须扎扎实实练好内功。
过去五年,是浙海职院砥砺奋进、奋发有为的五年。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学校依然步伐矫健,乘势而上——
去年,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出台《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指导意见》,深入推进航海类专业现代学徒制省级试点工作,校企联合培养学徒制航海类学生95名;
加快推进航海类专业建设,现代航运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获批国家级、省级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加快校级专业群建设,立项石油化工、海洋装备制造、现代服务贸易等3个专业群,开展校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试点;
不断完善师资队伍结构,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加大高学历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2021年,招聘或引进教师27名,其中博士4名,紧缺高端人才3名,实现博士引进零的突破。“双师型”教师占比85.45%,较上一学年增长5.76%;
积极谋划和推进产教融合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省级产教融合基地建设项目的培育。2021年立项校级产教融合四类实践项目11项,获批市级产教融合项目9项,省级产教融合“五个一批”项目7项,学校省级产教融合项目达到10项;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两本教材获评国家首届教材建设奖,6本教材列入“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学校教师主持的教学项目获得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参与项目获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实现了舟山职教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
去年,学校科技文化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首次获得国家社科项目子项目立项、首次获得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点课题立项、首次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首次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参与)和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创新成果优秀奖,实现了高层次科研项目和高层次科研成果的双突破。
学校还积极拓宽社会培训项目,挂牌成立乡村振兴学院,不断扩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市乡村振兴学院联合本地党校、高校、职成校、农广校、田间学校和渔农林研究院所等力量,将教育资源延伸覆盖至乡村。采取在校学习、弹性学制、农学交替、送教下乡、网络教育等方式,建立继续教育、定期培训、联合培养相结合的渔农村人才培育机制,探索渔农村急需的经营管理、乡村治理、文化传承等人才培养模式。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立德树人是根本,服务社会是方向。
近年来,学校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全面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落实“十大育人体系”建设任务,组织开展“双百双进”工程、大学生社会实践等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指南针”航海文化育人载体被评为浙江省高校文化育人示范载体,“同舟基金”关爱互助项目被评为浙江省高校实践育人示范载体。
在这种正能量的感召下,学校上下服务社会的意识与能力大幅度提升。 近年来,学校积极鼓励引导毕业生留舟工作,舟山本地就业率超过30%,舟山生源比例和毕业生本地就业率均居全市高校首位。去年,共输送毕业生2210余名,学生就业率98.06%,90%以上留在浙江工作,留舟就业率达到31.75%。
留舟率的稳步提升,源自专业设置的对口及不断的求新求变。
2021年,学校聚焦省市“十四五”海洋经济产业链,突出海洋特色,优化专业布局。对接江海联运和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建设高水平航海技术专业群;对接临港产业装备制造,做强海洋装备制造专业群;对接浙江绿色石化产业发展和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做强石油化工专业群;对接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做强现代服务贸易专业群;对接国家海洋强国、浙江海洋经济强省战略,谋划设置海洋电子、现代海洋服务相关专业。
勇担高职教育使命,谱写海洋特色篇章。
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新征程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在一起向未来的征途上,浙海职院将为“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打造蓝色智库,为建设海洋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而不懈奋斗!
图说成绩
五年来,学校共立项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堂教学改革项目近40项;先后承担完成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9项,市厅级等纵向项目182项;
积极鼓励引导毕业生留舟工作,舟山本地就业率超过30%,舟山生源比例和毕业生本地就业率均居全市高校首位。每年为社会输送毕业生1800人左右,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船员培训共开展2055期,6万余人次,船员培训人数占全省船员培训总量的40%左右,被浙江海事局认定为全省船员培训精品课程推广应用标杆学校。
未来画卷
到2023年,聚焦重点,优化专业和师资队伍结构,构建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建成海洋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基本框架。航海类专业群达到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标准,海洋装备制造、港贸物流、石油化工专业群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其他专业融合协调发展,1~2个专业达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到2025年,办学治校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竞争力、教师影响力、科技创新力、社会服务力、文化引领力进一步提升,建成海洋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
阅卷回音
倾力打造“海字号摇篮”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打造“海字号摇篮”,培养高素质人才,沙巴足球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勇担使命。
主动对接绿色石化,岱山校区应运而生;无缝衔接江海联运,产教联盟横空出世……产教融合、校地合作,教育教学硕果累累。服务国家战略、紧贴地方经济,“海字号摇篮”注定不同凡响。
作者:刘浩;陈永芳
(2022年2月4日《舟山日报》第6版 原文出处: http://www.zhoushan.cn/newscenter/zsxw/202202/t20220214_10353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