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画家笔下的“千帆渡海 解放舟山”
沙巴足球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群岛文化研究中心 孙峰
《人民解放军解放舟山》
这幅《人民解放军 解放舟山》绘画作品,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初的宣传画,作者徐进,是上海广告美术领域的元老级人物,他也编过很多美术教育普及读物。这一幅作品,再现了1950年人民解放军千帆渡海解放舟山的情景,作品中的定海东岳宫山地标十分醒目。
一 作者徐进,曾在舟山留下多幅作品
徐进是上世纪40年代前后活跃于上海广告美术界的画家。早在1926年7月,徐进就和上海美术家蒋润生、余时、沈子丞等联手在上海哈同路成立丙寅美术社,专绘广告画、商标画、封面画、小说插图、地图、山水、人物等画品。上个世纪30年代,他成立了徐进画室,出版各种图画书籍以及画帖、商业美术作品等。抗战期间,徐进画室参与美术教科书的编写与出版,先后出版发行《水彩风景画》《黑白广告画》《彩色广告图案画》等美术教材。其对儿童美术教育培训特别感兴趣,先后编印《小学铅笔画》《小学剪贴画》《小学蜡笔画》《小学水彩画》等系列教材。
徐进颇有市场经营意识,他的画室还出版年画、包书纸,将自己的水彩画推向市场,走进千家万户,先后出版《平湖赏秋》《普陀消夏》等风景系列画作。徐进曾经多次在舟山普陀山等地采风创作,在他的《水彩风景画》一书中收录了《普陀远望》作品,采用写意手法,描绘普陀山山海风光,雍容宁静。他绘制的《普陀消夏》作品,描绘普济寺景区石雕牌坊的周边景观,远处御碑亭、普济寺等建筑错落有致,石坊下一位游客背着手悠闲散步,消夏的安逸,跃然纸上。
上个世纪50年代,徐进创作了一批宣传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成就的宣传画,如《人民解放军帮助国家的建设工作》《城乡互助 内外交流》《上海外滩 水上庆祝国庆》等。
这一幅《人民解放军 解放舟山》的宣传画,由上海艺文书店出版,通联书店总发行,同期徐进还绘制了《人民解放军 解放海南岛》《上海市空 打下敌机》等红色题材作品,讴歌人民解放军的伟大胜利。
需要说明的是,上个世纪40年代,在上海滩还有一位擅长绘制连环画的画家,也叫徐进,后来加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曾经参与大型连环画集《三国演义》的创作,先后创作出版了《碧海丹心》等数十本连环画作。擅长连环画的徐进,和开办徐进画室的徐进,这是两位不同风格的画家。
二《解放舟山》作品中的人民解放军
《人民解放军 解放舟山》的画面,主要有四个元素,人民解放军、海面、船和定海城,作者以写实的方式。再现了人民解放军千帆渡海解放舟山的场景。1950年5月17日凌晨,东方透出一片曙光,人民解放军乘风破浪,抵达定海港。定海港的海面上,波涛滚滚,解放军战士头戴钢盔,背负行军包,手持枪支,守候在船舱前,即将冲锋登岸。而那一刻,舟山岛上的国民党残匪,早已闻风而逃,从西码头等处渡海逃亡而去……
据当时的新华社报道,1950年5月16日下午,浙东海面风平浪静,千帆林立。人民解放军渡海部队,如同潮水般地涌向各个起渡点,准备扬帆向舟山群岛进军。到了傍晚,“起航的号令一下,一队队的战船,乘风破浪,向舟山争先竞逐。协同解放军驾驶战船的渔民们,都兴奋地拔起锚,鼓满篷,互相庆贺着自己家乡即将解放”。很快,舟山本岛外围的大猫山、登步岛上升起了解放军登陆的信号。
从《解放舟山》作品来看,人民解放军乘坐的船,船型就是“绿眉毛”帆船,尖头、尖底、方尾,它的船首形如鸟嘴,因船头鸟眼上方有条绿色船眉而得名,是我国鸟船系列中的优秀船型,也是浙东渔区的常见渔船。1949年,人民解放军已经先后解放了大榭岛、金塘岛、桃花岛等浙东沿海部分岛屿,征用了一批绿眉毛帆船作为训练和渡海作战的船只,沿海的千百渔民和船工也纷纷加入支援前线的工作,他们成为解放军训练水手的最好“教师”。当然,除了绿眉毛帆船,当时还从北方沿海调运船只,最远的来自渤海,有的甚至是用火车载运到浙东前线。
驾驶绿眉毛帆船的解放军水手,还有船上的战士们,在波涛汹涌的海上,精神抖擞,行动有序,这是平时刻苦训练的成果。
这些解放军战士,他们大多数来自北方,跨过黄河、长江,来到东海之滨,他们非常熟悉陆上的战斗,然而对于渡海作战,他们显然缺乏经验。在这一次解放舟山群岛的战役前夕,解放军进行了长期艰苦而充分的准备工作。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有一本记录舟山解放的图书,取名就叫《把胜利安排停当——舟山前线通讯》。
从1949年的8月起,浙东前线、后方的解放军官兵日夜以各种各样形式进行渡海作战的准备。在部队的一切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让解放军战士如何学会航海,适应海上战斗。指战员们,特别是共产党员、战斗英雄、战斗模范们都自告奋勇地参加了水手队,在八个多月里,不分炎夏隆冬,不管烈日的曝晒和寒冷的侵袭,水手们日夜苦练着。
当时执行渡海作战的战士,他们中的很多人以前连大海都没见过。到了海上,风猛潮涌,浪头一个接着一个,看着就发呆。而坐在船上,船在浪涛中摇摇晃晃,更是头昏眼花心发慌。他们开始学摇橹时,不是把橹摇掉,就是把船头摇转了。风一刮,浪一打,有的船底就朝天了。但是,困难再大,战士们咬紧牙关坚持学会海上航行的技术。当时的战地记者阎吾是这样记录的:
他们从摇橹学起,每每非摇到不掉橹才罢休,胳膊摇酸了,还是摇;手磨出血泡,用棉花包起来再摇;衣服被雨淋湿了,就干脆脱掉,光着膀子摇,白天练习的时间不够,就晚上连夜学。有的划着划着瞌睡了,就用水洗洗脸,清醒一下再摇,船翻了,只要不淹死,就扶着船边游回来,掏干船篷的水再摇。白日黑夜,海风吹,烈日晒,水里泡,泥里摔……
战士们在顺水、逆水、激流、旋水中反复训练着行船的技术,熟悉海浪、海况的规律。当时海上时常还有国民党军队飞机、军舰的骚扰,解放军的训练常常选择在风雨交加的日子或夜晚进行,他们在疾风骤雨中学会了船蓬的收放,船舵的把控。
人民解放军就这样在日日夜夜的海上训练中,摸透了海洋的脾气,他们很快能在变化多端的险恶风浪里把船开来开去,学会了预测海上的风暴和潮水的起落,能辨别暗礁的所在……
人民解放军周密的战前准备,让国民党军队不寒而栗。 1950年5月13日晚开始,国民党12万多守岛部队陆续开始撤离舟山,至16日夜全部撤离完毕。
发现舟山守敌撤逃迹象后,我人民解放军迅疾采取行动,于16日下午立即发出全线攻击的命令。当日,很快解放了登步岛、册子岛、大猫岛。16日傍晚, 10万大军在东起登步岛,西至金塘、镇海的海面上,千帆渡海,进行全线追击。
在胜利的曙光下,一艘艘“绿眉毛”帆船,满载着战士,急流奋进。船上的战士,昂首注视前方,似乎有一种“胜似闲庭信步”的从容,其实这是长期海上训练磨砺出来的钢铁般意志!
(2019年10月10日《舟山日报》第5版 http://www.cseac.com/new/zs/qdsh/201910/t20191011_946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