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永清炮台的两通碑刻
文史探源 沙巴足球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群岛文化研究中心 孙峰
近日,笔者发现本市某收藏爱好者家中保存的一块石碑,石碑为舟山本地常见的红石板材质,其碑铭文字如下:
定海之澨,獭山之陬,左当盘屿,右当螺头,五奎犄负,锁钥咽喉。斯台壁立,巩固千秋。
光绪七年夏六月宝应王之寯撰并书
笔者考证,该石碑是清末定海海防设施一一永清炮台的碑铭,简述了炮的“锁钥咽喉”的重要意义。此碑是清末定海海防历史的见证,颇具文物价值。
獭山上的永清炮台
獭山,位于定海盐仓街道兴舟大道南侧的海军某部院内,今名塔山。獭山得名,是源于旧时海边有两块面积较大的礁石,高约10米,犹如两只水獭卧在海滨,故名。当地民间故事云,八仙过海,某仙人挑来两担宝贝,一不小心却坠落在盐仓海边,化作两座小山,其中靠海一侧的称“外獭山”,另一座则称“里獭山”。
獭山虽小,但却是盐仓一带海滨难得的大礁石,居高临下,对于建设海防设施颇有意义。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在定海加强海房建设。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军队在台湾连续制造事端,进行侵略活动,彼时沿海戒严,定海厅同知陈乃瀚奉命修建炮台,在五奎山重修保定城,在晓峰岭一侧的莫家山建起克敌城,在东港浦修建德威城,而靠近螺头门的獺山,则新建炮台奋武城。各炮台有营房,有火药房,蓄水有池,泄水有沟,兵勇住宿也在炮台之中,相当于一个微型城堡。
至次年,即光绪元年(1875年)七月,各炮台竣工。浙江巡抚杨昌浚又咨定海总镇派兵巡防,不时打磨炮身,演习试放,并安排定海总镇所辖中、左、右三营派官兵分守各炮台,其中右营官兵守奋武城。
到了光绪六年(1880年),獭山之侧的奋武城重修,并改名“永清炮台”。当时负责炮台修建任务的是宝应监生王之寯,曾担任富阳知县。王之寯在永清炮台的碑铭中,强调了永清炮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光绪年间编修的《定海厅志》之《盐仓庄图》,明确标绘了“永清炮台”的位置,从地图中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其“锁钥咽喉”的战略价值。
作为海防设施的炮台,筹建之时考虑的是“各炮台位均相度各处口门开准”,也就是要扼守各个航门要道。永清炮台,西控螺头,南侧正对盘峙山,东侧遥对五奎山,守护的就是盘峙与西蟹峙之间的蟹峙门航道、盘峙与舟山岛之间的盘峙北水道、螺头与西蟹峙之间的螺头门航道。鸦片战争期间的第二次定海保卫战,英国侵略军曾经从獺山登陆,因此这里也是定海城的门户所在,在这个险要之处建立炮台,当时也属亡羊补牢之举。
永清炮台,年久失修,于宣统元年(1909年)做过一次重修。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侵占定海,炮台部分炮管被日宼掠走。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着外獭山被移平,永清炮台遗址也不复存在。
“永清炮台”碑中的相关信息
除了这一块记述“锁钥咽喉”的碑铭,还有一块“永清炮台”碑刻也被当地另一村民所收藏,该石碑曾被当作石料砌入住宅墙体。
据了解,“永清炮台”碑的右方,书有“浙使者茶陵谭□麟建”,左上书“光绪六年秋”,左下有两列字体较小的落款分别为“同知衔前知富阳县事宝应”、“遇缺即补巡检”等字,左下另有“堺石”二字。
此碑内容反映了永清炮台的督造官员、具体承建官员及建造时间等详细信息,与“锁钥咽喉”碑铭可以互证。
永清炮台的督造官员,是浙江巡抚谭钟麟。原碑残缺,碑文中“浙使者茶陵谭□麟建”,全文应为:抚浙使者谭钟麟建。谭钟麟(1822〜1905年),字崇德,号文卿,湖南茶陵人,光绪五年调任浙江巡抚,更定厘税,修整海塘,浚治河道,筑炮台,整武备,颇有作为。
关于具体承建永清炮台的官员,对照“锁钥咽喉”碑铭中的落款,“同知衔前知富阳县事宝应”就是“宝应王之寯”。查光绪年间的《富阳县志》,王之寯为江苏宝应监生,于光绪二年任富阳知县,光绪三年离任。光绪六年初,奉巡抚谭钟麟之令,来舟山建造炮台。查王之寯的相关履历,确实也有修建炮台的经验。平湖乍浦镇汤山公园内有天妃宫炮台,始建于康熙年间。据光绪《平湖县志》记载,同治十三年(1874),浙江巡抚杨昌浚题请重修,并建营房十间,乍浦副将卢成金、统带楚军副将熊常富、候补知县王之寯监修。当时修建天妃宫炮台,王之寯是以候补知县身份担任监修,主要负责炮架建造工程。
定海炮台文物亟待系统收集保护
历史上,舟山自古就是海防重镇。近代以来,舟山是鸦片战争的主战扬,留下众多海防历史文化遗存,而海防文化也是舟山海洋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各种原因,一些炮台历史文物至今散落各处,如近代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曾经视察过的竹山门定远炮台,其历史遗存“定远炮台”碑尚存放于4806工厂某仓库。本文所述的永清炮台碑刻也流落民间,呼吁政府相关部门能够重视海防文化遗存的调查、收集与保护,为舟山海防历史文化留下宝贵文物。
(2019年4月21日《舟山晚报》第5版 千岛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