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舟山日报》:打造一条舟山版“浙东海上书法墨迹之路”,如何?

时间:2019-01-23 15:19:36  作者:群岛文化中心  点击:

打造一条舟山版“浙东海上书法墨迹之路”,如何?

记者 陈静 通讯员 孙峰

浙江是文化大省,文化浙江在“六个浙江”(富强浙江、法治浙江、文化浙江、平安浙江、美丽浙江、清廉浙江)的建设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自古以来,浙江就是书法艺术的摇篮,绍兴有王羲之,湖州出赵孟頫……这些书法大家又将书法艺术传到浙东沿海,并跨海越洋传播至日本、韩国等国家,这过程中,舟山是重要中间站,尤其是普陀山与日本文化交流更具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

  近年来,普陀山书院的学术成果《普陀山与日本》(江静主编)、《一山一宁住持寺院(元代)研探》(智量编撰)引起了强烈反响。

  日前,来自浙江工商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及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普陀山佛教协会的一些专家,在“普陀山与日本”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了“浙东书法墨迹之路”概念,呼吁更系统地推动、挖掘、整理普陀山观音文化,实现普陀山文化的高品质和可持续发展。

  ▌舟山僧赴日,留下众多重要墨迹

  在赴日禅僧中,一山一宁对日本禅林书法影响最大。

  智量介绍,根据江静所撰《入日元僧一山一宁相关文物初探》综述,一山一宁留存日本的作品中,包括板碑刻文4件、匾额题字2件、画赞7件、偈颂4件、法语3件、绘画2件、不明1件。保存地遍布日本本州从西至东的鸟取、京都、兵库、大阪、和歌山、奈良、爱知、静冈、神奈川、埼玉、东京、千叶、新泻、福岛、宫城等十四个县。作品种类之多、分布地域之广,令人惊叹,一山一宁在日本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在一山一宁传世的墨迹中,赝品非常多,将临写误以为真迹,也由此可知一山一宁墨迹在日本书坛的影响力有多大。据不完全统计,一山一宁传世墨迹数量超过两百件以上。

  一山一宁草书作品《雪夜作》纸本,藏于日本京都建仁寺,这件草书立轴作于正和四年(1315)十二月,此时一山一宁已是六十九岁高龄。这件草书,让人不由联想到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慧可向达摩请教禅法并大彻大悟的故事,通篇一气呵成,气韵生动,娴熟的笔法,将草书的韵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一山一宁禅师书《法皇和韵诗偈》《六祖偈》《阿弥陀经语》等墨迹,圆融真率,是笔下流出来的,达到了天性无碍的地步,羽化登仙,凤舞九天。因此,进一步展开相关研讨,宣传和推广一山一宁禅师的书法,能在中国书法界引起很大反响,树立我们舟山在古代书法艺术传播交流史上的地位,从而推进舟山国际海洋文化名城建设。

  宋元时代浙东地区禅僧书法随着禅宗的兴起而兴盛 ,并形成在禅学精神影响下的特殊书风,出现以兰溪道隆、兀庵普宁、大休正念、无学祖元、一山一宁、明极楚俊、竺迁梵仙等为代表的赴日禅僧,形成古代中日第二次佛教交流和书法交流高潮,不仅对日本禅宗的兴起起到关键作用,而且带动禅林书法的兴盛,影响了一代书风,形成特殊风格的禅僧“墨迹”。宋元浙东禅僧书法以其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成为书法史上的重要现象。

  智量在书中提到,宋元之际,禅僧墨迹在中国留存较少,伴随着禅宗东传,禅林高僧的墨迹则大量传到了日本,包括舟山禅师的墨迹。

  由江静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的《日藏宋元禅僧墨迹选编》一书介绍:宋元之际,有不少中国禅僧东渡扶桑……目前已知的赴日僧共有26名,包括宋僧11名,元僧15名。其中,留存墨迹数在8件以上的僧人依次赴日时间先后是:兰溪道隆(32件)、兀庵普宁(21件)、大休正念(10件)、无学祖元(22件)、一山一宁(38件)、清拙正澄(28件)、明极楚俊(14件)、竺仙梵倦(14件)。

  智量在《一山一宁住持寺院(元代)研探》中介绍,在宋元赴日僧190件墨迹中,一山一宁和另一位昌国禅僧明极楚俊留下的墨迹共52件,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多。两位都是值得尊敬的佛教领袖人物,是五山文学的代表人物,是书法大家,他们的书法作品,藏诸日本,成为国宝。两位元代舟山僧不仅在日本弘扬佛法,而且在日本文学、书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上述东渡高僧的墨迹现藏于日本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禅宗名刹以及个人收藏者手中,部分墨迹被日本政府认定为重要文化财。他们都是传播中华文明的使者。

  明极楚俊《过碧岛》一诗的墨迹,曾在荣宝斋(南京)2017年春季拍卖会上亮相,最终收槌成交价126.5万元。这轴行书《过碧岛》所录二诗,第一首即天岸慧广《过碧岛》原诗,第二首应是明极楚俊依韵唱和之作。

  明极楚俊所住持的南禅寺,曾被日本尊为“天下第一名山,位在五山之上”,他也因此堪称当时日本佛教界的领袖人物之一。其书法极为精彩,有人评价他的风格:“运笔流畅自然,连贯潇洒,下笔强劲而有力度。”明极楚俊很善于运用笔锋,书法表现古澹清和,不失晋人法度,还有人把明极楚俊的字与赵孟頫相比,认为“明极楚俊的书法更加飘逸飞纵,体态自能绝出,笔笔合于法度”。

  ▌未赴日昌国僧墨迹在日留存

  “在日本,还有458件墨迹据传为未曾赴日的宋元禅僧的作品。除去身份不详的禅僧留下的23件墨迹,另外435件墨迹作者的所属宗派及留存墨迹,例如无示可宣、大川普济、东生德明、古鼎祖铭、石室祖瑛、愚庵智及等,这些作者,俱为昌国僧,其中共有国宝级1件,重要文化财墨迹14件。”《一山一宁住持寺院(元代)沿探》这样记载。

  总之,宋元舟山僧在日本有一定数量的墨迹。这些舟山僧为传播中国禅宗文化,恢复和推进中日两国佛教文化友好交往,并对日本的禅学、宋学、文学、书法等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众多文人墨客在舟山留下墨宝

  历史上,舟山多地的摩崖石刻由书法大家书写,根据不久前浙江海洋大学教授王艳娣及她的研究团队调查舟山摩崖石刻的现状情况得知,普陀山有记载的石刻有239个,但有少部分已经风化难以找寻,还有发现未记载的石刻有30处,嵊泗列岛的石刻有16处左右,这些摩崖石刻作者多是赵孟頫、董其昌、侯继高等书法大家留下的墨宝。

  去过普陀山的人肯定记得,在妙庄严路口有一处“入三摩地”石刻,这是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董其昌留下的墨宝。

  在普陀山达摩峰,其峭壁高10余米,其上有多处摩崖石刻,其主体是“瀛洲界”三字,这三个字气势磅礴,笔力遒劲,又刚中带柔,是书法极品。每个字高1.4米,镌刻在达摩峰上真有一种划地为界的豪气。

  根据普陀山佛教研究所研究员王连胜考证,三个大字为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所写,也是他一生中写过最大的字。王连胜说,据明万历三十五年周应宾所编《普陀山志·山水篇》云:“达摩峰,在西天门上,一名罗汉石,元赵孟頫题曰‘瀛洲界石’。”清康熙《南海普陀山志·卷二形胜》中也记载:“达摩峰其北面刻曰‘瀛洲界石’,元翰林承旨赵孟頫所书题也。”

  关于赵孟頫在山上书写“瀛洲界”一事,民间还流传一则传说。元成宗体弱,常命下属、大臣、皇亲国戚等来普陀山烧香拜佛。有一年,他让翰林学士刘赓和直贤学士赵孟頫亲赴普陀山撰写《昌国州宝陀寺碑记》。

  一天饭后,普陀山新任方丈如律邀刘、赵两位攀上寺后山峰,请求赵孟頫书题摩崖石刻。赵抬头一看,见有巨岩隆起,峭壁如砥,气势磅礴,便对如律说:“这样高大雄伟的山峰,要在上面题字,每个字最起码一个人高,我的雕虫小技恐怕无能为力。”

  如律怎肯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便百般恳求,好话说尽,赵孟頫只好说:“那长老请回去准备一石米,和十丈纸。”回到宝陀寺,赵孟頫捋起袖子,用盛米的小畚箕将米一畚箕一畚箕地撒在纸上,顷刻间,成就“瀛洲界”三个大字,然后用墨笔勾定。山上香客和僧侣们看了,无不喝彩。

  赵孟頫68岁,也就是至治元年(1321年),他为送高僧祖瑛住持隆教寺(昌国),特书写《祖瑛禅师住持昌国隆教寺疏》,说:“石室长老禅师,学识古今,心物忘我。江湖风雨,饱饮诸方五味禅。棒喝雷霆,显扬圣谛第一义。扫石门文字之业,传潜子书记之灯,斧既已承当,瓣香须要荐落,望洋向若,不难浮尊者之怀……”纵47.7厘米、横333.5厘米,正文凡25行,每行最多7字。这是赵孟頫较为少见的大字行书作品,作为赵孟頫生平最后一幅大作,此卷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舟山籍书法家

  晚清舟山籍海派书画家白华山人的诗、书、画等作品,在当时颇具影响,其事迹在《中国名人大辞典》《中国画家大辞典》等均有记述,其书画《厉志墨竹轴横披》和《厉志行书轴》在舟山博物馆三楼历史展厅均有陈列。

  舟山书法家贺师章作为一个书法家,其书法作品存史收藏较多。早年由邻居刘显哉介绍去上海任朱葆三文牍,朱葆三逝后任通商银行文牍,因擅书法,上海“四明公所”碑文、美丽牌香烟牌子、定海民众教育馆“民教乐地”匾额都由他手书。1932年冬,贺师章题贺联:“子云仁兄雅属古香喷薄凝焦墨, 秃颖摩挲展素纨。”款识:“壬申冬月贺 贺师章”(该贺联现藏于舟山市徐正国博物馆)。

  再观眼前,舟山籍书法艺术家倪竹青留下的一幅幅墨宝让生命与品格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他不仅篆隶行楷荟于一书,而且诗书画印集于一身,尤其擅长小楷,一生孜孜不倦,精益求精。从年幼到古稀,每天提笔练字,是倪竹青贯穿一生的事业,直到98岁高龄,他仍出书画作品集。

  ▌后记

  从大陆到海岛,再由海岛走向东亚各国,舟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海丝之路,又称海上茶路,对于舟山来说,众多书法家在舟山留下的墨宝,这又何尝不是一条舟山版的“海上书法墨迹之路”。

  赵孟頫、董其昌、侯继高、白华山人……一件件苍劲有力的书法无不提升着舟山的人文气息。

  唐宋以来,许多赴日商人、僧侣等经过舟山,均携带了中国的各种典籍书画,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东瀛之国。

  公元10世纪至14世纪,即中国五代和宋、元时期,日本是平安时代后期、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前期。这个时期中、日之间虽然基本上没有正式使臣互聘,但是民间贸易和僧侣往来却十分活跃,两国也通过这些途径进行官方联系和文化交流,尤其是文人、僧人,在宋元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中充当了重要角色。

  而一山一宁和明极楚俊两位高僧,文学书法俱佳,都是日本五山文化的代表人物,也都是中国佛教史上的著名高僧,为传播中国佛教文化作出了贡献。这也正应了舟山作家方牧的一句话,“论文不敢小舟山。”舟山,这一座具有一千两百多年建城历史的海岛古城,历代文运昌隆,才俊辈出,文化底蕴确实深厚。

  如果将这些书法、墨迹作为旅游文化资源,不正可以丰富舟山的旅游项目,加速产业升级的进程,这条舟山版的“海上书法墨迹之路”就可以越走越远,走出文化旅游的新型方向。

  舟山,这座具有近1300年建城历史的海上古城并不缺乏历史文化,我们缺乏的或许是对这座古城历史文化的自信,古城的历史文化值得深入挖掘、整理和深入研究。

宋元舟山禅僧墨迹在日留存数

一山一宁阿弥陀经语

一山一宁的墨迹

明极楚俊宇振首座墨迹

(2019年1月13日《舟山晚报》第二版 海潮人文 http://www.cseac.com/new/zs/qdsh/201901/t20190114_911309.html)

沙巴足球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浙江省舟山市临城新区海天大道268号 邮政编码:316021 EMAIL:zimc@zimc.cn
浙ICP备06019498号        

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