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港涨次村的“三星宕”:岱山双合石壁的开凿者之一
记者 陈静
人物名片
翁源昌,舟山市政协委员、沙巴足球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副教授,舟山群岛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舟山地方海洋文化,近十余年来深入调查研究舟山古建筑,许多海岛古村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主持完成了不少关于舟山古民居、舟山宗谱文化的课题,可以被认为是舟山海岛老宅研究专家。几十年来,他情系海岛乡土文化,致力于历史文化村落研究,同时,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保护海岛历史文化遗存、弘扬海洋文化,目前已经出版了《定海老屋文化》《群岛遗韵:舟山传统民居》《群岛世范舟山家谱家风家事》。在他看来,舟山海岛古民居有其独特的魅力,是舟山海洋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不少具有海岛特色的古建筑岌岌可危,亟需保护。
翁源昌是舟山海岛古民居的研究者,一直以来对舟山的海岛古民居尤其关注。每年他在假期中都会以走读的方式去舟山各个小岛、村岙寻访、研究。今年8月,他再次走访岑港涨次村,收获颇丰。
叶家老宅一景
叶家“三星宕”当年小有名气的宕号
定海岑港有一个村落叫涨次,其东、南、北三面靠山,西朝响礁门水道,康熙《定海县志》称之为“涨齿岙”,《舟山市定海区地名志》对涨次这个村名来历这样解释:“因山岙濒海岸,年久淤积成陆,形似锯齿,遂称涨齿,后易写成涨次”。6年前翁源昌曾去过,当时发现只有两百多户人家的小山村,竟还保存着近十座百余年以上的老宅,其完整的体式,精美的构筑,让他感到十分惊讶。今年8月,他从马目北斗岙回来途中,又特地走了一趟涨次,与村中几位老人聊天,才知道这个地处山脚下的小村落,他们的先辈们原来是靠运输业、开宕口、产石板、做生意致富,当年的“三星宕”“倪天房”“万兴房”几大家族在定海西乡也有一定名气。
“三星宕”,现写成“三星堂”,是涨次叶至才家以前的一个宕号,涨次叶姓人家,他们的先辈有不少是以开宕口为业。宕号相当于商号,能够拥有自己的宕号,想必是历经几代打拼,已形成一个规模,而且在宕口界有一定声誉。
在涨次152号叶家老宅中,翁源昌与在家休息的叶至才进行了一番交流。
叶至才,1942年出生,今年77岁。他从叶至才口中得知,叶家相传是从宁海搬来的,开始给有钱人家做年(雇工),后来才搬到涨次,已经有七八代了,他是“来”字辈。而在《舟山市定海区地名志》中,记载涨次叶家是清同治年间从福建迁来,与叶至才的说法不一样。
叶至才告诉翁源昌,他们上代主要是以手工业为主,开宕口、打石头、撑船,还有一些山地。以前,海岛老百姓造房子大多就地取材,石板、石条是舟山旧时重要的建筑材料,有钱人家门前有石狮子,墙门用石条作门框,墙脚用石条垫底,道地用石板当地面,房柱用石础隔潮,烧饭间用石窗防烟熏火燎,房屋前壁墙裙不是木板就是石板。庭院、祠堂、庙宇等的墙基、石阶无不需用,日常生活也离不开石头,石臼、石磨、石砣、石槽、石凳等,生活中竟然处处与这坚硬的石头有着亲密关系。
因为两度海禁,舟山的采石业与历史记载都难觅踪迹。真正形成较大规模石宕的,据民国《岱山镇志》卷十九志物产“两头洞石”记载,是在清朝同治初年,开始只有十余宕,到了民国就有四五十宕了,还成立了公司,将石材运销上海等处。迄今形成的漂亮的开凿遗迹石景五十余处,石宕则有百余口了。
叶家祖上双合石壁的开凿者之一
舟山海岛有不少以前采石留下的宕口,岱山著名的双合石壁景区,原先就是采石场,千百年来,石匠们艰辛取石开凿,留下了一个个鬼斧神工的悬崖峭壁,让现代人叹为观止。正是这次走读,翁源昌得知,神奇的双合石壁竟然也流淌过涨次叶家先辈的汗水,这一点是他没想到的,也是大多数舟山本地人在双合石壁游览惊叹之余没有深究的。
叶至才曾听母亲多次讲,其爷爷开宕技术高,一开始被人家请去做大宕师傅,后来在双合买了山,自己开宕口。“宕口在岱山两头洞的双合山,那边石材好,石板做出来后,再运到本地或外地,形成了一个产业。”叶至才说,开宕口不仅需要技术,还是辛苦活,首先要把山盖头拆平,从什么地方打开宕口,就凭多年积累的经验了。家里还雇了开宕口师傅、石匠师傅,开凿好的石板、石条,用船运到宁波、上海,以及定海、沈家门等地。“宕口好不好,要看运气。找到了一个地方,雇了工人打下去,但下面的石板质量不好,就亏了,这样的人也不少的。但是运气好的,挖下去越挖越好,就很有赚头了。那时候石头商人买石头都是把银子放在石板上,就算是付好定金了,只要质量好的石头,抢一样的。”
双合山是由火山凝灰岩组成的,这种岩石结构层次分明,是采石的绝佳之地。听叶至才说,打石头,先得把山顶的泥土清理掉,再拿掉表层的石头叫“盖头”,接下去的石质就比较好了。先确定要打的石板的大小,在四周打洞,并在一边凿出一条深沟,再从已凿深一面按所采石板厚度嵌入铆钉,铆钉嵌至一定程度,一块石板便“跳”出来了。如此循环反复,层层“剥皮”,石宕越开采越深。
“开宕口、取石材、凿石板都是累活苦活,每年八月十六中秋节,家里都要分些节饼给师傅回家团聚,一年到头石匠师傅们还要吃两三个月荞麦糊,荞麦糊据说可以洗消吸进肚子里的石粉。”叶家的宕口生意好了,发了财,没忘记为村里做好事,叶家上代出资修了两座桥,太平桥如今还在,另外一座大桥,民国时被大水冲垮了。“可惜到了1942年,来了东洋人日本鬼子,涨次人家的船都给日本人抢走了,拖到宁波三北一个港口填海去了,石板没办法运出去,打仗了,人心惶惶,没人来买石板了,宕口也就开倒了。”
老宅里的石条、石板承载祖辈记忆
叶至才现在居住的老宅院,是他爷爷手里造起来的。老宅坐东北朝西南,现存一座台墙门和五间正屋,老宅里的石条、石板,明显比涨次其他人家用得多、用得好。叶家的台墙门上下两道屋脊,清水脊翼。墙门用淡粉色石条构筑门框,其正面石门框上坊先用灰塑构画一幅吉祥纹饰,两头隐约可见是飘逸的飞龙图样。中坊是五个大小不一的镜框式装饰,四周衬有卷草纹图饰,中间长方形镜框有三个图样组成,其中间原有太极八卦,两边灰塑花枝还在。中坊两侧镜框是两幅灰塑的太阳图案,墙门屋檐底下是隐含“白璧无瑕”之义的五个长方形灰塑。墙门朝正屋一面装饰层次与正面相同,其中中坊也是镜框式,只不过装饰图文有点不同,最中间原有“瑞气生祥”四字砖雕,石门框上面两边原还有一对小石狮子,可惜这些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因为一些历史原因被敲掉了。
叶家的五间正屋,进深七柱七檩,檐下用龙首月梁,十字斗拱柱头。堂前间开六扇木门,里面八扇后板壁,做工非常精细。堂前间两边次间,隔扇木窗,前壁底下墙裙用打磨过的石板。叶至才说,他家原来有一架雕花极为精美的大眠床,是他爷爷传下来的,当年在涨次是数一数二的,四十多年前,为了治病,用550元卖给碇次人了。现在西次间里那架三湾眠床是他弟弟家的,雕有戏剧人物故事和吉祥花卉,也很精巧。叶家院子围墙底脚都用石条垒筑,这在涨次别的人家比较少见,原来围墙东头青龙首还有龙头雕饰,后来也是敲掉了。
相关链接:
双合石壁位于岱西镇双合山,为古蓬莱十景之一。双合石壁是由人工随意开采凿石板、石条后而留成的残宕,却巧夺天工。自明清时期人工开凿以来,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雄伟挺拔的石峰、形如刀削的石壁、色彩缤纷的石幔、曲径通幽的石廊、清泓见底的石潭……数百年来打造出50余处奇异的石景。
游人从洞口俯首下窥,只见石穴清幽,碧水揽天;进洞仰望,壁立奇石,峭峰载云;无论进哪一洞口,移步换形,别有洞天,如同神秘的海上城堡,充满神秘和浪漫气息。每当夕阳西下,如血残阳投影到巨人般昂首挺立的石壁上,景色更显壮美,令人叹为观止。清诗人刘梦兰有诗咏此景:“石壁潺颜影倒横,夕阳闪闪十分明,若教移人天台郡,霞彩何曾让赤城。”
(照片由翁源昌提供)
(2018年8月28日 《舟山日报》第5版)